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

モロヘイヤ =黃麻=麻芛

前天請洛爺下班時順便去買蛋回來,他回來還帶了一包我沒見過的菜
「這是什麼?」
『モロヘイヤ,我愛吃的菜』
「怎麼煮?」
『好像煮湯,我也不知道怎麼煮,妳去估狗看看』
「……」
溫尢真是很信任我啊🙄
估狗了一下,原來是黃麻=麻芛(ㄨㄟˇ)=麻薏
沒錯!你沒看錯!就是台中人引以為傲的麻芛!!!

雖然我很愛吃外婆煮的麻芛湯卻從來沒有見過本人,只知道麻芛湯烹調過程需要經過辛苦的前置作業,外婆總是在麻芛季節,買一大堆,然後沿著葉脈仔細撕下葉面,蒐集完後再像手洗衣服似的在水中搓揉,把麻芛的苦水給搓揉出來。當我們喝著冰冰涼涼的地瓜麻芛時,總是會想起外婆訴說著有多辛苦多辛苦。

我以為是台中才有的植物,就這樣洛爺輕鬆的在某個超市拎回來擺在桌上。
拍了照跟外婆確認,外婆說好像是?
圖像裡可能有植物、食物和大自然

昨晚又問洛爺

「那個葉子煮湯是不是會黏黏的,然後湯冰冰的喝很好喝?」

『對對對!跟秋葵一樣黏黏的,豪~好~吃,然後加番茄一起煮,煮完快點冷卻冰起來。』

於是,我決定要煮台中版麻芛湯給他吃,雖然他昨晚堅持這湯就是要加番茄下去煮。
揀了葉子,發現好像不太用撕,日本麻芛的葉脈尚算細嫩。等全部葉子揀完,洗了手再問一下估狗大神,果然日本モロヘイヤ是改良版,比較沒有苦味,不需像傳統的麻芛一樣反覆搓洗去苦水,莖脈也較嫩可以直接煮來吃。可是來不及了,我揀完葉子,梗都被我丟掉了
雖然我還是有稍微搓洗一下,自以為的洗去苦水,畢竟第一次煮台中版麻芛湯,不想要失敗,讓洛爺有壞印象。


煮水,下地瓜滾到地瓜軟,下麻芛並順時針攪拌讓他滾一陣子,再下小魚乾滾個五分鐘後加鹽調味,試喝一下,就是麻芛湯啊!(廢話)。然後連鍋一起放進冰水裡面快速降溫以防止煮好的葉子變黃,然後送入冰箱,完成,接著就等著看洛爺晚上的表情了













圖像裡可能有食物
因為台灣北部都不見得看得到的植物,在日本他說到處都有,讓我太訝異了,就再請教了一下辜狗大神,原來這變成台中在地食物也算是日據時代的產物

以下引用文化部 台灣社區通網頁
“日治時期日本為發展農工業,以及米與糖的運銷,需用大量麻袋包裝,而有計畫性的種植⋯⋯後來又因糧食增產影響,種植面積又逐年減少,中日戰爭結束時,呈現銳減狀態。民國三十五年,栽植面積僅2,503公頃,精洗麻也僅產1,279公頃。光復後,國民政府獎勵增產,又逐漸增加。民國四十二年,為配合米糖增產,黃麻生產列入第一期經濟建設四年計畫內,以自給自足為目標。⋯⋯
林阿姨說 :「早期所栽植的黃麻,是特用作物,最主要是剝取皮下纖維來編結麻繩。成熟的黃麻在收尾時,尾部是沒有用途的,丟掉又覺得可惜,就把葉子摘下來主來吃。吃了之後,才發覺,好苦喔!於是,又想到揀下來,在搓揉一番,用水沖除苦味後,再煮成麻芛湯來吃,麻芛的名稱就是這樣由來的。」”
而在日本是抗癌植物,常被萃取提煉製藥或磨粉食用。

野澤菜變身雪裡紅

前幾天隔壁奶奶給我們一包野澤菜謝謝我們之前給她的牛軋糖(日本人狂愛糖村牛軋糖的!)。

沒錯,就是之前提過的,去了野澤三次,每次在旅館用餐都會附上,超鹹超難吃的醃漬野澤菜(長野人哭哭)

這一包月底要過期,正苦惱如何是好,昨晚靈機一動,不如把他當雪裡紅試試看?

於是今晚把肉片用清酒和一點點醬油稍微醃一下後,把野澤菜切細,肉片炒半熟後加入一起拌炒。結果竟然越炒越香,越炒越香啊!完全就是雪裡紅的香氣跟口感,如果加點辣椒一定會更棒!原來野澤菜這樣吃好好吃啊!為什麼之前旅館都只給我們很懶惰的切段醃漬菜而已呢!

今晚晚餐,洛爺說麻芛湯是今天的驚喜,但野澤菜才是我今日的驚喜!胃口不好的我配著野澤菜也吃掉一碗飯還想再添!太好吃太下飯了啊😍

圖像裡可能有食物